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内容页

“以小见大”彰显为民情怀 清积防控伸张公平正义——市人大代表冯川江清积防控长期未结案专项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10-27 17:39:00

长期未结案件不仅关乎着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影响着司法公平正义。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芦山县法院院长冯川江一直将清积防控挂在心上。今年以来,他带领芦山法院以案清积防控工作为突破口,强化审判管理,优化审判服务,深化民生关怀,为审判质效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001冯川江主持召开芦山县人民法院审判质效会,着力化解长期未结案的清积防控.jpg

“小支点”撬动审判管理“大格局”

“这件合伙纠纷案件审理时间已经超过12个月,制约案件审结的原因是什么?清案举措是否明确?预计结案时间是什么时候?”在芦山法院审判质效分析会上,冯川江要求预超期案件承办人就案件情况作具体说明。

长期未结案的办理既需要一线法官的精准发力,更需要审判管理制度保障。今年以来冯川江带领县法院以长期未结案的清积防控为支点,倒逼审判管理多项制度升级,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提优的大格局。建立起“摸排-调度-包案-核查”四步清积防控闭环措施,全面摸排,建立超出最高法平均结案时间指标、超180天未结案、超9个月未结案、民事开庭1个月未结案等5色台账,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确保每起案件“1名牵头人+1套解决方案+1个办结时限”。同时建立刑庭与检察院补充侦查协同机制,明确退回补充侦查的沟通时限、证据标准及反馈要求,切实提升司法效能。

在冯川江的带领下,截止目前,芦山县法院实现超12个月长期未结案件动态清零,审理审判质效整体指标达到100%。

002赵某为芦山法院送来锦旗.png

“小切口”树优审判服务“大文章”

在开展人大代表走访群众活动中,冯川江了解到群众对司法服务的诉求后,冯川江带领县法院结合芦山实际成立审判事务中心,设立诉讼服务引导岗、当事人诉讼服务微需求收集岗,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收集当事人审判服务。增加提供支付令申请书、分期履行协议等群众需求模板4样。同时针对老年人需求,制作大字体版《诉讼指引》等响应群众服务需求,累计优化服务细节19项。

“原本担心要跑好几趟,没想到一次就办成了!”9月13日,当事人赵某拿着锦旗,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一年前,赵某被拖欠工资四处奔波无果,最终选择法律途径维权。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干警通过“一次性告知清单”,从证据清单填写到诉讼请求表述,全程提供专业指导。

“材料不全?我们帮您列清单,格式不对?我们手把手教。”窗口干警笑着解释,“‘一次办结’不是口号,是承诺。”

王某感慨:“法官像家人一样,让我这个外乡人感受到了公平。”

“每一起长期未结案件背后,往往隐藏着群众对司法服务的痛点、堵点”冯川江表示。在他的带领下县法院不断提优审判服务,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003县法院长期未结案线下调解.png

“小舞台”展现司法为民“大情怀”

 “现在开庭!”在龙门镇王家村委会,一起涉赡养纠纷案件巡回审判开始了,村民们纷纷前来旁听庭审。

原告张某85岁,育有两子一女,后因家庭矛盾纠纷,三名子女未能就原告张某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原告张某将三名子女诉至龙门法庭,要求三名子女履行相应赡养义务。     

因涉及老年人赡养问题,且考虑到原告张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冯川江要求办理此案的法官及时和李某联系,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此案。

庭审中,办案法官耐心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从法理、情理入手,引导三名子女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履行赡养义务。最终,原告、被告达成赡养协议。

 “我们在调解过程中要注重化解亲人之间的心结,修补亲情裂痕,均衡子女的赡养义务,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冯川江表示。 

庭审结束后,县法院紧扣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就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每一起长期未结案件的清理,都是一次司法为民的“实践课堂”。冯川江将每一起案件的清积作为“小舞台”,用细微处的温暖服务,传递司法的温度与情怀。

在冯川江的带领下,芦山法院结合实际打造“龙门和事摆”特色法庭,针对辖区内债权债务清晰、情感关联紧密、争议标的较小或者当事人年迈、行动不便的案件,把纠纷解决、普法宣传“搬”到村居广场、田间地头。通过邻里家事纠纷,拉家常,摆和解;小额债务纠纷,算明白账,摆共识;其他简单纠纷,面对面协商,摆方案。截止目前,县法院已快速化解纠纷127件,妥善办理涉民生案件217件。

“长期未结案件清积防控,看似是小事情,却牵涉审判管理的大格局。”冯川江表示“将持续发挥代表联系群众优势,带领芦山法院将继续以‘小’见‘大’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司法效能,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芦山人大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