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内容页
雨城人大西城街道工委:以法治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让全民普法“走深”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5-11-24 15:38:00
雅安市雨城区西城街道地处雅安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人大西城街道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创新“普法+治理”融合模式,将法治精神融入街头巷尾、百姓生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出一条基层善治的新路径。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构建协同治理新机制
基层普法,难在资源整合,贵在持之以恒。人大西城街道工委深刻认识到,必须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为此,街道党工委成立“法治西城”建设专项工作组,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牵头,联动司法所、社区及辖区单位,组建“守法普法联盟”,形成了“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监督、办事处实施、社会参与”的责任闭环。街道将5个社区(村)划分为网格,由社区(村)书记担任“普法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一轮集中培训、一轮主题宣传、一轮入户讲解”的“三个一轮”工作机制。
“过去普法像是完成任务,现在责任到人,我们必须主动了解居民想知道什么。”一位社区书记的感受,道出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切实转变。

让法治“活”起来,推动宣传形式深入人心
“法治宣传不能停留在发传单、挂横幅,关键要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学、用得上。”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西城街道的普法形式变得生动而多元。
“课堂+现场”,让法规贴近生活。聚焦老城区常见的产权纠纷、公共区域使用等矛盾,人大代表与法律专家走进小区,以“方言+案例”的形式开展解读。居民李大爷在参与后感慨:“原来法律条文不是冷冰冰的,真能解决咱们家门口的麻烦事!”设在“立法意见征集点”的法规咨询台,也成为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的“暖心站”,累计接待群众咨询50余人次,成功调解家庭矛盾纠纷4起。
“线上+线下”,让普法全面覆盖。人大西城街道工委依托微信公众号、社区群等线上平台推送法规原文、法治常识、案例解析等内容20余篇(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同时,发动人大代表“送法上门”,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讲解防诈骗、赡养义务等法律知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一位独居的王奶奶表示:“他们上门来讲一讲,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代表+群众”,让参与成为常态。由人大代表和立法信息员组成的“普法志愿队”活跃在街头巷尾。代表唐晓琴、代勇等结合亲身经历,在代表联络站讲述传染病防治、网络诈骗等案例故事,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让法治学习从“要我听”变成了“我要讲”。

搭建立法直通车,推动民意进入法治轨道
2024年6月,西城街道挂牌成为“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块牌子,让基层声音搭上了通往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人大街道工委迅速制定工作制度,组建专业立法信息员队伍,围绕消防安全、燃气管理等民生议题召开征集会7场,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最令人振奋的是,其中2条关于“消防安全”的建议被新修订的《四川省消防条例》采纳。“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真的能写进省里的法规!”一位参与征集的居民激动地说。这不仅是对建议本身的认可,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开展“法律巡视”,推动24条隐患整改意见落地。同步推进“法规进企业”“法规进校园”等活动,为上百家小微企业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助力依法经营。
如今,法治已成为西城街道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共通语言。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建议写入省级条例,法治的精神正随着代表的脚步、群众的参与,在这片老城街区深深扎根,持续为“法治西城、幸福家园”夯实根基。(雨城人大西城街道工委 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