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双向奔赴的民主初体验 雅安开展“人大与青春同行”基层实践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20 18:03:56
为让雅安广大青年朋友进一步“沉浸式”了解人大、“零距离”参与法治、“全过程”践行民主,11月18日-19日,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与青春同行”基层实践体验活动,2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和200余名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开启了一场人大制度与青春的双向奔赴之约。

探秘立法直通车 民意搭上“国字号”
“2021年7月,雅安市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国字号”立法联系点如何开展立法意见征询工作。
成为联系点以来,雅安不断拓宽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民意反映渠道,已经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全覆盖征集网络,听取民意的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原来‘国字号’立法联系点是这样运行的,从立法调研到意见征集,群众都能积极参与,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雅安微浪文传公司总经理杨唐宇感慨。
活动中心还设置了代表联络站,这是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翻开接待记录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
“过去在书本上读到的制度,今天终于‘走’了进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心中瞬间具象了。”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罗洁表示:“我们青年一代不仅要当好制度的受益者,更要做坚定的传承者。”

走进社区“议事厅” 金点子落地生根
走进雨城区青江街道汉碑路社区——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青年代表们立刻被浓厚的民主氛围所吸引。这个看似普通的社区,近年来已有不少居民的“金点子”转化为了法规条文。
“起初大家都觉得立法‘高大上’,离自己太远,不敢开口,但经过我们持续的政策宣传、组织活动,居民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汉碑路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建立了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民坝坝会议事制度,依托劳动者驿站等平台,民主的种子已在社区生根发芽。
青年代表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问题,拿出笔记本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原来在家门口就能提立法建议了,这太方便了。”四川中雅科技有限公司青年代表张嘉睿表示,城市发展离不开民主与法治,作为新时代青年,自己愿成为连接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青春桥梁”,从过去的“旁观者”转变为“践行者”。

旁听会议“零距离” 感受制度庄严脉搏
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雅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现场,名山区蒙顶山镇蒙山村村委会委员黄一玲,认真打开会议资料了解情况。她与其他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旁听会议,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邀请青年代表旁听常委会会议。
会场内,气氛庄重严谨。听取审议报告、人事任免事项……每一项议程都有序推进。旁听席上,青年代表们凝神聆听,专注记录,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不愿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现场聆听了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2025年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我才深切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背后凝聚着如此多的努力。”黄一玲对会上审议的《雅安市乡村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暂定名)》议案格外关注。这位曾在攀枝花从事直播助农的新农人,如今回到家乡准备创办民宿:“我要把今天的所见所感带回村里,和乡亲们一起把乡村振兴的路子走得更稳。”
四川誉祥智慧物流公司总经理郑继川同样感触颇深:“过去总觉得人大很神秘,今天才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切着群众期盼的每一件实事。”他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时代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从实地参观基层联系点,到零距离观察人大常委会会议,这场沉浸式基层实践体验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雅安青年们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法治温度源于民心,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助力法治建设的决心。”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冯丽樾表示。(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婧、张天幸、市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