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监督护航粮安 协同赋能振兴——石棉以“人大监督+政府协同”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10-28 15:22:00
从节水抗旱稻试种亩产511.1公斤到连片种植平均亩产550公斤,从山区“种稻难”到“粮+果”套种模式实现“粮果双收”,从灌溉设施短缺到1200余亩农田灌溉难题破解……在石棉县,县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为抓手,推动政府部门、乡镇协同发力,着力解决山区种粮缺水、技术薄弱、品种适配等问题,将粮食安全责任转化为“政策落地、项目推进、技术护航”的实际成效,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部门执行、乡镇协同”工作机制,夯实山区粮食安全防线。

精准定题+政策落地,锚定粮安保障“方向坐标”
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找准痛点”为前提,推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政策精准滴灌”破题解难,让种粮农户“有政策享、有保障靠”。
人大监督定方向,聚焦痛点选题。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由分管副主任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联合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粮食安全专题调研,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农户诉求20余条,涵盖“缺水地块种稻难、农机进山区不便、种粮技术薄弱”等核心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常委会将粮食安全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耕地保护情况等关键议题纳入年度监督计划,每年5项以上监督课题聚焦粮食安全及“三农”领域,通过“听专项报告+看田间现场+问农户实效”的方式,为政府“三农”工作划定重点。
政府牵头出政策,打通惠民通道。县政府以人大监督建议为导向,研究制定《石棉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奖励扶持政策》,明确四大类十五小项扶持范围,规范申报、验收程序,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在美罗镇、王岗坪乡等种粮重点区域,设立乡村两级“惠农政策申报专窗”,配备专职代办员,开展“政策宣传+材料一次性告知+一对一指导”服务,推动耕地地力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精准落地,确保惠农政策农户知晓率达100%。2025年春耕期间,王岗坪乡就通过专窗为农户办理补贴申报120余笔。
部门全力抓执行,夯实设施基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承接政策落地任务,聚焦“灌溉难”这一山区粮食安全关键瓶颈,2025年累计投入粮食领域相关资金1031万元。仅在王岗坪乡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推进涉农项目,实施灌溉用水恢复重建项目,新增灌溉水管10余条、合计20余公里,新建蓄水贮水设施12个、总容量500余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1200余亩农田灌溉难题,惠及农户800余户,增强了农田抗旱能力,村民满意度达95%以上。

协同推进+技术护航,激活粮安实践“核心动能”
以“人大监督促协同”为纽带,县政府统筹资源,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技术攻关,推动节水抗旱稻推广、病虫害防控等重点工作落地,破解山区种粮“技术关、品种关”。
政府统筹扩规模,推广高效模式。县政府将节水抗旱稻推广纳入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4年牵头对接四川农业大学,引进“雅旱优5287”“旱优73”等适宜山区种植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石棉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启动试种;2025年进一步扩大规模,投入园区建设项目资金100余万元,推动全县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从试种时的零散地块扩展至500亩,同时推广“粮+果”套种模式,在柑橘园、枇杷园、黄桃园行间种植节水抗旱稻,实现“一亩地、双收益”。
农业部门强技术,全程保驾护航。县农业农村局组建科技特派团队和技术人员队伍,围绕粮食种植全周期提供服务:在春耕备耕阶段,开展全膜双垄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果树修剪等技术培训,2025年累计开展培训50余期次,惠及5000余人次,开具种植“处方”80余张;在生长阶段,针对玉米等主粮作物,创新采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无人机飞防”组合模式,在安顺场镇、栗子坪乡等区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累计完成防治面积3.1万亩次,单架无人机日均作业面积达300~5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的几十倍,且节省近30%的药剂用量;在收割阶段,协调小型收割机进村,解决山地地块收割难问题,王岗坪乡等地收割效率提升3倍。
县乡联动见实效,产量效益双升。在政府统筹与农业部门技术支持下,在各乡镇的全力推动下,2025年石棉县节水抗旱稻迎来丰收:净种地块亩产最高达600公斤,套种地块亩产约400公斤,平均亩产550公斤,较2024年试种时提升7.6%;“粮+果”套种模式让农户每亩额外增收1200余元,安顺场镇共和村农户唐贵龙试种0.7亩节水抗旱稻后,计划2026年扩大至8亩,全县像他这样愿意扩种的农户超200户。

闭环督办+实效转化,压实粮安责任“硬担子”
县人大常委会构建“督办有机制、结果有评价、落实有跟踪”的监督体系,推动县政府将粮食安全举措从“纸面”落到“田间”。
强化监督评价,推动责任落实。常委会每年听取审议县政府粮食安全保障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政府守牢12351亩永久基本农田,预计202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7万亩,产量2.29万吨,全面达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督促县政府出台《石棉县山区粮食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粮果”“粮药”套种模式推广目标,为粮安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聚焦耕地保护,筑牢粮安根基。县人大常委会将耕地保护作为粮食安全监督的重要内容,组织视察组赴栗子坪乡,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视察,督促县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县政府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推进栗子坪孟获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370亩,有效缓解全县耕地占补平衡矛盾;同时全面推进落实“田长制”,将耕地保护触角延伸至村社,严厉打击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实现耕地保护“质与量双提升”。2025年耕地流出702.84亩,流入2250.25亩,实现净流入1547.41亩,耕地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强化监督是人大之责,抓好落实是政府之任。”石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西琼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人大监督+政府协同”机制,推动更多粮食安全举措落地,让山区群众的“粮袋子”更稳、“钱袋子”更鼓。(石棉人大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