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民意直通车”开进彝乡 基层声音直达立法现场——荥经县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种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
发布时间:2025-10-10 17:06:00
“原来国家法律的制定,咱们老百姓都可以参与,离我们这么近!”宝峰彝族乡田坝村的彝族小伙欧阳康帅在座谈会上感慨道。10月9日下午,一场充满基层温度的立法意见征集活动在荥经县宝峰彝族乡田坝村基层立法民意收集站热烈开展。这里没有高深的法律术语,只有贴近生活的真实声音;没有刻板的会议流程,只有群众争先恐后的参与。
立法走进村头,民主触手可及
这场由荥经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让基层群众成为立法工作的“主角”。宝峰彝族乡人大、政府负责人,机关干部、村干部、彝族群众和市县驻村工作队等20余人围坐一堂,围绕法律草案条款畅所欲言。从民族文化传承到民族团结教育,从产业发展支持到民生改善举措,一条条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辆“民意直通车”,直奔国家立法机关。
聚焦民族特色,建言贴近地气
“我们彝族的歌舞、服饰、语言需要更多保障”“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地区的产业要有特色政策”……座谈会上,与会者结合宝峰彝族乡的发展实际,对草案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彝族群众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期待,基层干部用一线工作经验提出政策优化建议,雅安市检察院驻杏花村工作队队员则带来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些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将成为完善法律草案的重要参考。
小站点大作为,民主实践生动
“以前大家对民主的理解,或许就是一张选票。而现在,大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小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群众参与。”宝峰彝族乡人大主席石林说。作为倾听群众心声、汇聚基层智慧的重要平台,宝峰彝族乡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了立法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让国家立法直接听取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想法,不仅能使法律更贴合实际,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这场在彝家村寨举行的座谈会,不仅收集到了10余条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更让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当立法工作与百姓心声同频共振,当国家意志与民族期盼交融共鸣,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基石必将更加坚实。(荥经县人大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