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小站点”承载“大民主”——石棉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主实践与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10 17:05:00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法治精神贴近民生、立法过程汇聚民智的重要桥梁,更是激活基层民主法治活力、守护民族地区发展根基的关键载体。近日,石棉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人民法院、栗子坪彝族乡人大主席团,在孟获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市、县、乡三级十余名人大代表齐聚,围绕法律修订深入研讨,这也是该联络站设立以来参与的第15次国家级立法调研,既让民族地区群众诉求、实践问题转化为立法参考,更为筑牢民族团结法治防线夯实基层基础。

001召开座谈会征求代表意见建议_副本.jpg

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石棉县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与个人履职经历,聚焦法律草案中涉及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多项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就“对少数民族的贬义称呼”的界定标准、“工作就业困难”的现实解决路径、“教学课本”内容适配性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充分彰显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法理念。

作为立法工作通向基层的“直通车”,孟获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每遇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联络站都会组织专题解读,帮助代表吃透立法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同时设立专职信息员,负责意见的梳理汇总与及时上报。更值得一提的是,联络站还构建了完善的反馈机制,主动向参与者通报建议采纳情况,形成了“征集—上报—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民意的“汇聚站”,也成为普法的“前沿阵地”。每一次征求意见的过程,都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公开课。通过近距离接触立法、深入理解法律精神,群众的法治素养在参与中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基层治理生态逐步形成。

栗子坪乡代表联络站的生动实践,是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立法征求意见活动持续开展,当地群众正逐步从法律的“接受者”转变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关注立法、讨论法律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座扎根乡土的“立法连心桥”,正以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聚民智,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既葆有专业的高度,又洋溢温暖的民生温度。(石棉人大  羊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