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代表靠前解“育儿忧” 儿童友好服务站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09-23 17:35:0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0-3岁婴幼儿家庭而言,“科学育儿指导去哪找”是不少家长的心头愁。石棉县人大代表主动靠前、履职尽责,牵头推动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站落地,联动部门、乡镇(街道)拧成“一股劲”,用实打实的举措填补服务空白,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化作守护孩子成长的“民生温度”。

001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晓红(左一)前往安顺村站点查看站点建设情况.jpg

入户听民意,代表把“育儿愁”当成“心头事”

“大姐,带娃时有没有啥困惑?想不想学些科学育儿的法子?”无论是在新棉街道的居民楼里,还是在王岗坪乡的田间地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妇联主席刘晓红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日常履职中,她带着“问题清单”入户走访、调研座谈,慢慢摸清了一个普遍难题,0-3岁婴幼儿家庭尤其是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普遍面临“缺乏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服务资源空白”的困境。有的家长因不懂孩子发育规律整夜焦虑,有的农村家庭想送孩子上早教课却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地域资源。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代表履职的方向。刘晓红积极与省、市妇联汇报沟通,了解到2025年市级民生实事儿童友好社区提升项目要覆盖石棉县3个点位,可依托站点为0-3岁孩子提供公益早教服务,而其他县区已通过妇联与公益组织合作建成站点时,她没有等、没有靠,而是主动牵头,一边扎进城乡百余户家庭,记下家长对课程内容、服务时间、覆盖范围的每一条需求,形成详实的民生报告;一边带着调研结果与县妇联班子成员研究,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站”纳入重点工作,跑部门申请资金、定实施细则,全程盯紧项目落地。“人大代表就得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来办。” 刘晓红的话,道出了履职初心。

002安顺场镇安顺村公益服务站点开展服务.jpg

合力建站点,城乡孩子共享“同质好服务”

“服务站建在哪?怎么建才能让城乡的孩子享受一样的资源?”为答好这道民生题,刘晓红牵头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城乡群众意见,最终定下“县城中心+乡镇辐射”的服务格局:新棉街道新街社区站点覆盖城区家庭,王岗坪乡挖角村、安顺场镇安顺村站点辐射周边农村,确保城乡资源“一碗水端平”。

资金有县财政“托底”,建设有部门、乡镇“搭手”,经过数月筹备,2025年8月底,3个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站顺利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不仅填补上了全县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公益服务的空白,更标志着覆盖城乡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站点不仅要建起来,更要让服务优起来!”刘晓红带着妇联干部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给每个站点定下统一标准,配足安全专业的玩教具,划分感官统合训练区、绘本阅读角。针对家长反映的“课程时间固定没法来”“想要个性化指导”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新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朱烈华组织代表与养育师志愿者座谈,推动服务站优化服务模式,按城乡家长时间调整课程时段,按孩子周龄设精细化课程,用“理论讲解+实操示范+一对一答疑”的方式帮家长解决难题。

县人大代表、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冯兵主动扛起社区站点管理责任,带领工作人员对墙体、地面进行全面软包处理,每天提前检查设施安全。挖角村、安顺村的县乡人大代表也积极参与协助当地站点运行管理,组织村民报名、反馈服务需求。代表们的“接力”,让服务站成了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育儿港湾”。

截至目前,3个站点已开展大运动训练、精细动作开发等一对一指导活动202余场,情感支持集体活动22场,惠及婴幼儿及家长470余人次。

监督保长效,民生服务暖到“心坎上”

“课程内容是否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需求?农村家庭的参与度怎么样?家长满意度如何?”石棉县人大代表们将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站纳入履职监督重点,定期开展“回头看”。刘晓红带领妇联干部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深入农村站点收集家长意见;朱烈华组织街道人大代表座谈,梳理站点运行中的难点堵点;社区、乡镇的代表则入户走访,和家长拉家常,记下孩子的体验、家长的建议,并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服务不断优化。

据课后调研显示,90%的家长表示“更懂孩子了,不焦虑了”,有70%的婴幼儿在动作发育、语言表达等方面呈现出更积极的成长态势。“现在每周都能带娃来上免费的专业课程,还能跟其他家长交流,太感谢人大代表和妇联了!”一位农村家长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与推动下,部门和乡镇正在继续向上争取资金,争取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城乡家庭受益,让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站成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部门协同惠民的生动实践,为石棉县儿童早期发展注入持久的民生力量。(石棉人大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