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雨城:紧扣“一法一条例” 织密舌尖安全防护网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1 17:36:58 作者:
浏览:

“现在来店里吃饭,后厨明显更亮堂、更干净,我们吃着也更放心了。”在雨城区一家餐饮店里,正在用餐的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这一变化,源于一场覆盖全区的食品安全执法大检查。今年以来,雨城区人大常委会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精心谋划,下好执法检查“先手棋”

“执法检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从一开始就谋划好、设计好,确保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在区人大常委会第六十一次主任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健强在审议执法检查方案时强调。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常委会制定了详细的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组成4个执法检查组,广泛吸纳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参与,并特邀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领域专业人才加入,实现了“代表监督+专业支撑”的有机结合。

在集中检查启动前一个月,区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检查组全体成员、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及食安委重点成员单位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法定职责履行和法律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要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义务,积极配合执法检查;指导检查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确保执法主体、程序、依据合法合规。

精准出击,直击食品安全痛点

各检查组既关注自查报告的“纸面数据”,更重视现场点位的“实际效能”,先后深入13个镇(街道)、13个区级部门、22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实地检查,一线察看食品加工、配送等环节运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相关单位并要求依法限期整改。最终形成的执法检查报告不仅列出具体问题,更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确保检查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推动食品安全责任落地落实。

“大妈,您觉得菜市场的菜品新鲜吗?买的食品有没有遇到过期的?”在农贸市场,检查组与摊主、消费者面对面交流。检查过程中,注重发挥代表专业优势,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邀请6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参与,充分听取市民、食品从业人员等的意见建议,广泛汇聚民智、反映民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各方面。

检查组创新运用监督方式,听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环节,先后深入学校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加工企业等重点场所开展“嵌入式”检查,既看光鲜亮丽的“门面”,也查隐蔽角落的“后院”,确保监督不留死角。一位参与检查的代表坦言:“以前看食品安全多侧重于查阅台账,现在我们是‘前厅后院一起查’,连清洗消毒、仓储管理等细节都不放过。”

长效常治,织密舌尖安全防护网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严格依照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规定履职尽责,为雨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

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宣传贯彻体系未全面形成”“食品安全监管质量不高”“执法工作保障相对不足”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长效、立足实效,提出三项机制性举措。一是让普法宣传“活”起来,推动“一法一条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使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深入人心,让食品安全意识成为社会共识,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通部门协作壁垒,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席会商、线索互通报送和联合行动机制,变“单打独斗”为“组合出拳”,实现信息互通、力量协同,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效能;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压实监管责任,努力实现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管、有钱办、有机制保障”,推动资源向一线倾斜、力量向一线下沉,筑牢食品安全最前沿防线。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厨房,从制度完善到智慧赋能,雨城区人大常委会以执法检查为抓手,推动“一法一条例”落地生根。正如一位参与检查的人大代表所说:“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我们的监督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整改情况,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雨城人大 汪轶玮、孙桂秋、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