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内容页
履职为民办实事 兴村富民显担当——人大代表杨卫东的乡村振兴实干记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25 16:47:59 作者:
暴雨冲刷后的山路上,铁锹与碎石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杨卫东卷着沾满泥浆的裤腿,挥汗如雨地清理着最后一段塌方。身后,皂角湾的村民攥紧工具紧随其后——这是人大代表杨卫东的日常缩影。从抢通“生命线”到创办农家乐“清风苑”,从引进高山蔬菜基地到培训村民抱团发展,这位扎根芦山县大川镇的基层代表,正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当游客在新村聚居点品尝着山野美味,当田垄间的蔬菜苗迎着朝阳拔节生长,杨卫东的故事,恰如一条从深山通往富裕的“毛细血管”,涌动着为民办实事的炽热初心。
暴雨中的“开路先锋” 抢通民生通道
皂角湾地处山区,一条条蜿蜒的山路是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6月进入汛期以来,连续强降雨导致皂角湾多处路段被泥石阻断,村民出行受阻、物资运不进来,大家急得团团转。作为人大代表和皂角湾队长,杨卫东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带领党员和村民们,带着铁锹、锄头奔赴现场。
“路不通,群众的心就不踏实,再难也要抢通!”杨卫东带头冲上泥石阻断路段,带领大家用铁锹、锄头清理。几个小时硬拼下来,终于刨通了道路,让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重新顺畅起来。杨卫东用汗水抢通的这条路,就像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及时输送着民生所需、发展所盼,让这条守护着皂角湾的“生命线”,真正成为畅通民心、连接内外的“民生动脉”。
农家乐里的“领路人” 激活致富引擎
2014年皂角湾新村聚居点竣工后,大川镇人大代表、皂角湾队长杨卫东成为“旅游兴村”排头兵。他响应镇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思路,率先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乐“清风苑”,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面对村民“山里偏远游客能来吗”的疑虑,杨卫东用实干回应:依托新村休闲露台、砖木民居特色,推出乡土菜品,靠“原汁原味”体验成功吸引成都等地游客。
自管委开办厨师、礼仪培训班时,杨卫东第一个报名,认真记好笔记后逐户教给村民。他还积极推动村民加入度假旅游联盟,带头落实统一定价、规范服务的要求,同时主动对接周边农户,建立起土鸡、山珍的供销链条,让游客既能吃得地道可口,又能买得安心放心。
如今,皂角湾农家乐越办越火,夏天避暑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靠农家乐增收。杨卫东用行动证明:用好新村资源、抱团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就能成致富路。
田垄间的“新农人” 铺就长效增收路
作为大川镇人大代表、皂角湾队长,杨卫东始终琢磨着为村民找条长效增收路。他瞅准本地海拔高、温差大的生态优势,把目光投向了高山生态蔬菜种植,主动牵线搭桥,成功引进禾源农业落地大坪头,为村里带来了富民新产业。
今年,首期70多亩高山生态蔬菜基地已顺利开建,田垄间地膜铺展,蔬菜种苗长势正旺。杨卫东每天泡在基地,既要协调灌溉用水、道路通行,又要帮企业组织村民务工,基地优先吸纳本地老龄工和临时工,每年能有6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按计划,禾源农业要在3年里把种植规模扩到600亩,建立标准化的高山蔬菜基地。杨卫东忙前忙后,一边帮企业对接农技专家、联系销路,一边发动村民参加田间管理培训。“土地能生金,务工有钱赚,这新产业就是咱的‘摇钱树’!”望着基地里人们忙活的身影,杨卫东笑着念叨。他凭着实干给村民铺的增收路,正在一天天变宽。
从抢通民生路到带头兴业态,再到引来新产业,杨卫东始终以实干践行 “人民代表为人民” 的承诺,在乡村振兴路上笃定前行,推动皂角湾产业更兴旺、民生更暖心,以履职担当书写着基层人大代表的为民答卷。(芦山人大 罗婷耀、李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