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内容页
从“农技尖兵”到“百姓代表”:用守护落实民心所盼——市县人大代表李仕碧履职侧记
发布时间:2025-09-23 17:40:00
生命于闪耀间彰显芳华,于平凡中展现真实。怀着激情履职尽责,带着责任服务百姓,坚守信念落地实干——雅安市第五届、荥经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农业经济与品牌培育股负责人李仕碧,心系职责、情系人民,用赤诚笔墨勾勒出人大代表的巾帼风采。
立足岗位 孜孜以求
三十三载路漫漫,砥砺前行未敢懈。她始终奋战在农业研究一线,先后深耕于植物保护、科教与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领域,积淀下深厚的行业经验。荣获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个人等10余项荣誉。于她而言,荣誉从不是案头静置的奖状,而是沾满泥土的“勋章”。
田间地头的调研,风雨兼程的实践,李仕碧始终恪尽职守,面对困难挑战,总能寻找突破解决的方案。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点多面广、形式单一,监管力量薄弱等难题,她创新推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构建起多元立体监督格局,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3年基层监管服务典范。牵头建成的荥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已累计完成农产品抽样检测样本1.2万余批次,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为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群众关心、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联合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凭借出色的组织与推进能力,推动荥经成为四川省首个、全国第四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建制试点县。“三品一标”认证数从11个大幅跃升至7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包装标识典范16个,金奖农产品30多个……这些亮眼的数据,不仅是农业品牌建设的成绩单,更是李仕碧坚守与担当书写的奋斗答卷,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情系产业 助推发展
身兼人大代表与技术员双重身份的李仕碧,将专业技术与代表职责深度融合,成为助企扶农的“复合型”力量,致力打通农业产业链“断点”,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荥经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如今已成为传统优势产业,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增收。茶叶变金叶,功夫在背后。在团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针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生产加工过程不规范、流通追溯体系不健全等质量管控难题,李仕碧牵头开展了四川省农产品(茶叶)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应用试点工作,创新推出“从茶园到茶杯”的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推动荥经成为全省首个试点县。同时,克服资金技术等一系列难题,成功推动9.9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得“国字号”认定,县域农业发展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提质加速。深入基地走访调研,为农户“一对一”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帮助打通产地直供市场,对接完成农产品检测报告,指导完善平台数据填报,直接推动创造营收10余万元。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帮助塔山茶叶、牛背清泉等5家企业完成绿色食品认证,有力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她就像一株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茶树”,用四季常青的坚守,让“荥经茶叶”的名号伴着清香走向更远的地方。
俯身躬耕 践行使命
作为市县人大代表,她将察民所忧、解民所困的责任融入履职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回应期盼,以行动诠释初心。为保证提出建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她经常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调研农产品质量,走访乡镇、食药监等部门,查数据、问行情、写报告,征集民生热点话题,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代表培训、视察、执法检查和代表小组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近五年,聚焦急难愁盼、产业发展、文旅建设、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等多方面提出20余条建议,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从“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探索雅安茶叶‘碳标签’认证”,从“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建设”到“小区物业管理”,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诉求,成为她履职的核心靶点,在市五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在全市推行旅游惠民年卡的建议》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建议并进行重点督办,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卡通”旅游惠民年卡,带动雅安增加旅游综合收入约上千万元。
“您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这是一封来自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感谢信。这些年来,她也格外关心山区贫困学生的成长,不仅倾情捐助1万元,更主动奔走在捐资助学第一线,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努力汇聚各方帮扶力量,为贫困学生筹措学费、助学金及各类学习用品5千多元。她的默默付出,如同点点星光,温柔照亮了孩子们的前行之路,也生动践行了人大代表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这朵扎根基层的“巾帼之花”,用坚守与奉献,芬芳了一方水土,让为民服务的暖流在乡土间静静流淌,让希望的种子在荥经沃土蓬勃生长。(荥经人大 杨爱玲、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