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 内容页
区人大代表杨晓军:沃土丹心的乡村振兴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11 11:04:02
区人大代表杨晓军:沃土丹心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雅安市雨城区周公山镇的田野间,区人大代表、雅安绿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晓军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土地上。从带动残疾人就业到推动土地流转,从技术创新到民生建议,他以“产业为笔、民生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动人篇章。

产业振兴:土地流转激活乡村经济。
“过去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忙不出头;现在土地流转给公司,既能拿租金又能挣工钱。”余家村村民余德贵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2017年,杨晓军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58.57亩,打造观光水果基地,创立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合作社进行管理,农户参与种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悄然改变了整个余家村,全村175户农户陆续加入合作,户均年增收2-3万元。不仅如此,他带领团队打造草莓、蓝莓等水果基地,种植的十种草莓被认证为国家绿色农产品,每年吸引游客超8000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实现创收20万元。
助残扶困:授人以渔点亮希望之光
“杨代表不光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曾因智力障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村民张哥,如今已是绿丰农业水果种植的技术能手,每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真正握住了“饭碗”。在杨晓军的推动下,绿丰农业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个,覆盖分拣、育苗、包装等全产业链工种,员工平均月收入保持在2000元以上。
不仅如此,他还定期组织“田间课堂”,邀请农业专家驻村授课,内容从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一直延伸到农产品电商直播,累计开展技能培训8场次,成功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深度转变。

履职为民:田间地头的民生答卷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履职的方向。”作为区人大代表,杨晓军养成问农户收成、问合作社难题、问村干部需求的“三问”习惯。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2021年至今,杨晓军已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2件。
余家村曾经的“停车难”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杨晓军连续一周走访摸排,记录下37条村民意见,随后召集村干部在院坝里开起“诸葛亮会”,最终整理出“划临时车位+利用闲置地块建停车场”的调研报告。这份沾着泥土、带着温度的提案,很快得到周公山镇政府响应。三个月后,一座新建停车场在村头亮相。
从产业振兴的“领头雁”到弱势群体的“贴心人”,再到民生福祉的“代言人”,杨晓军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厚内涵。在他的带动下,周公山镇的土地更肥沃、农户的腰包更鼓、乡村的未来更光明——这便是一位基层奋斗者交给时代的最好答卷。
(周公山镇人大:张莉聃、秦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