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内容页

聚焦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雅安市水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5-11-13 10:33:33

聚焦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雅安市水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专题调研

激发代表活力拓展“家站”工作、聚合一线智慧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汉源县人大常委会于114日召集部分雅安市水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入站代表并邀请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以及相关乡镇、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前往汉源县宜东镇和九襄镇开展水果产业专题调研

e76f211abeecc23843787b849c5531c2.jpg

调研组包含部分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行业背景涵盖了种植、农艺、化肥生产、销售服务、包装物流等全产业链条。调研组先到宜东镇新林村调研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后于九襄镇桃源村进行座谈。

在宜东镇新林村苹果产业基地,工作人员现场摘下一颗苹果切开,只见果肉中形成了漂亮的糖分结晶体,糖心苹果拥有外形硕大、口感松脆、水分充足、糖分高等特点。

宜东镇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农技员陈晓勇向大家介绍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汉源高山坡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光热资源和立体气候,为糖心苹果生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通过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深度合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了高光效栽培、标准化生产、果园生草、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等成熟的种植技术。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培育出来的苹果,固形物含量高、品质优良,深受市场好评。除了做强汉源红富士、红将军、金冠等主打品种,汉源县还引进了维纳斯黄金、瑞雪、瑞香红等多个新品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据了解,汉源苹果栽种面积达7.8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15.93万吨。

在雅安市水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会议室,调研组围绕水果产业链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座谈、畅所欲言,为水果产业将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调研组分析,当前水果产业面临的困境源于生产端的“小、散、弱”。一方面农技人才断层、基础设施薄弱,品种混杂、成本高企,果园废弃物处理也成难题,另一方面以零星农户为主的生产模式难以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在面对农资供应商和采购商时议价能力不强,利润微薄,产业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生产端的困境传导至销售端,产品不仅面临食品安全隐忧,包装与物流成本也难以控制,陷入“优质难优价、增产难增收”的循环。

调研组认为,要从生产端着力,通过改进树型、推广水肥一体化和高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种植,引导使用有机肥、治理土地、培育健康土壤,从源头提升果品质量、减少农残;在设施上,加快建设现代化选果线与冷链物流,实现分级销售、错峰上市,稳定供应并降低损耗;同时推动绿色循环,将废弃果枝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以品质为基础引导群众打造品种品牌,并借助线上市场的溢价能力,打通高价值销售渠道,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fcfc733b3d9a870a614470036e7cd942.jpg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指出,这次调研活动准备充分、成果丰硕,总结了来自行业一线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真知灼见,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要立足人大职能深入研究思考、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按照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畅通人民群众对地方国家机关工作的参与渠道,建好用好人大代表家站、人大各类基层联系点,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中来。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拓展人大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东风强调,汉源水果久负盛名,是一方水土瑰宝。但与现代化要求还有差距,在种植规模、品种结构、农技水平、销售渠道等环节上均面临制约。贺东风要求,一是立足区域特色,优化品种布局,科学引导品种更新换代。二是坚持以农为本,在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主体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其参与现代化转型。三是聚焦核心痛点,围绕减轻劳动力成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症结精准发力。四是推动全链升级,从生产端大力提升种植技术、推广有机肥,到产业链后端补齐品牌包装、冷链仓储、商品化选果、枝条资源化利用等短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振汉源水果金字招牌。五是探索代表“家站”赋能产业发展功效,既要反映广大百姓需求,也要提出有效建议意见,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汉源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