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重建不结束,我们不撤退!——抗震救灾战线上的石棉人大中坚力量

 【发布日期:2022-09-26】 【字号: 】  【关闭此页

“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石棉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火速奔赴战场,他们连续奋战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使命与担当。他们说:重建不结束,我们不撤退!

临危不乱的“将军”。时间就是生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西琼第一时间赶赴新民乡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有丰富乡镇工作经验的邓西琼临危不乱,积极协调人员、车辆、机具有条不紊开展抢险救灾、过渡安置等工作。“邓主任,抢通公路的机具不够。”“我协调。”“机具有了,但挖掘机、装载机的驾驶员不够。”“我协调。”“后勤保障人员也不够。”“我协调。”在新民乡,邓西琼对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协调。”亲历了“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邓西琼深知抢险救灾结束后就面临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必须带着责任和感情抓实做细各项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她走村入户查看群众受灾情况,看到危房摇摇欲坠,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告诉她,排危除险迫在眉睫,她立即组织乡村组干部紧急开展危房拆除,指导新民乡率先启动了排危除险工作。新民乡干部、群众都说,身着迷彩服的邓西琼就是一位女“女将军”。

始终坚守的“铁兵”。地震发生当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杲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奔赴草科乡。由于沿途道路严重垮塌,他们连夜乘坐冲锋舟到达王岗坪乡后,翻山越岭徒步7小时抵达草科乡。面对道路、通信、电力、用水中断等复杂局面,张道杲来不及休整,统筹消防官兵、乡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现有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转移救治受伤群众12名,设置群众临时安置点17个,搭建帐篷188顶,安置受灾群众1600余人。经过3天不眠不休的艰苦奋战,打赢了抗震救灾的首场战斗。在担任草科乡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同时,他主动请缨,每日顶着飞石、滑坡、塌方等危险,到受灾严重的农家村现场指导并带头入户开展危房拆除、群众过渡意愿收集、心理疏导、政策宣传等工作,全面完成了农家村126户322名群众过渡安置,组织拆除危房64户。从开始的连日不休,到现在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截至9月26日,他已在抗灾一线连续奋战21天。

为民护民的“万能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志红第一时间赶往的是安顺场镇。在安顺场镇,赵志红与乡村组干部一起连续奋战四天,安顺场镇全面完成第一阶段的灾情统计、人员转移安置、道路、电力、通信基础设施抢修等任务,顺利转入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还来不及听取镇村组干部汇报阶段性胜利成果,赵志红再次领受命令,奔赴重灾的王岗坪乡,综合协调王岗坪乡过渡安置及灾后重建工作。王岗坪乡距离震中较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路途更为艰险,问题更为复杂。身为一名女干部,面对挑战,赵志红坚定地说:“灾情紧急,人民至上,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甘之如饴的“保姆”。“苏主任,山沟这边就我家一户,我们想搬到聚集点重建行不行呢?”“苏主任,滑坡点下方有人在施工,好像是私人电站在抢修,怎么处理呢?”“苏主任,六组25户彝族群众24户符合重建条件,但有的群众说没钱不想重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林勇作为负责海子山村包保工作组的联系县级领导,负责“五防两保”和灾后重建工作包村、包组、包户到位。海子山村重建工作任务占全乡的三分之一,工作任务重,难事琐事多。每天一到村上,群众有事找他,村组干部遇到难题找他,工作队员汇报情况问题找他。苏林勇不疾不徐地处理好所有问题,为群众宣讲政策、出谋划策,梳理汇总问题在包保工作碰头会中逐一提出,探讨寻求解决办法,以实干作风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护卫后方的“总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文君充分发挥“联系群众办法多、应急处突能力硬、综合协调本领强”的优势,指导新棉街道、安顺场镇抗震救灾,同时也兼任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总管”。杜文君每日深入联系乡镇、街道现场指挥抢险救援,指导开展损毁道路抢通、危房排危、受灾群众转移和过渡安置、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推进受灾房屋安全鉴定、灾后重建选址等各项工作……同时,他还要兼顾“家里”的后勤指挥,统筹安排应急物资采购、车辆调配等工作,为一线参与抢险救灾的人大干部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在重灾乡工作的同志们战斗在最前沿,后方的同志一定要为他们搞好后勤保障,充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一线参与抗震救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除了常委会班子成员,县级领导张莉、李剑飞也分别驻扎王岗坪乡和新民乡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石棉县人大常委会上下一心,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守在重灾一线。我们坚信,受灾群众定能早日重建美好家园,我们的将士必定凯旋而归。 (石棉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