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建议:养老机构灾后重建需加快

 【发布日期:2013-08-29】 【字号: 】  【关闭此页

  四川日报网消息(王光澈 康君 记者 熊润频)一边是市区社会福利院“一床难求”,一边是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仅五六成,社区日间照料床位几成摆设。今年以来,雅安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课题组,对雅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雅安市社会养老面临诸多瓶颈,建议迅速启动对养老机构的灾后重建。

  现状:社会养老“吃老本” 发展管理皆滞后

  调研报告指出,雅安早在1997年就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底,雅安市60岁以上老人达28.2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5%,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由于规划设计落后、投入不足,雅安的养老机构发展严重滞后。截至2013年2月,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个,正常运行的仅36个,床位3682张(社区日间照料床位除外),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1.3张,离国家、省制定的“十二五”时期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张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设施水平也普遍偏低,有24个敬老院均为原乡镇政府或学校闲置的办公楼改建而成,年久失修、设施陈旧。

  加上管理服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养老机构的入住情况也不理想。“总体看,公办热于民营,城区热于乡镇。有些公办养老机构人满为患,如市社会福利院目前至少有100多人等候入住。但一些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仅五六成,而50张社区日间照料床位由于服务人员欠缺及配套设施不全,床位几乎闲置。”课题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荣介绍说。

  对策:加快灾后重建 打造一流养老机构

  在课题组成员看来,破解社会养老瓶颈,首先要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是最重要的养老失业发展责任主体,要从战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社会历史责任、民生保障责任和财政投入责任。”其次,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政府投入、社会投资、爱心援助、老人消费支付和子女赡养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课题组建议,养老机构灾后重建的进度应该快于全市整体进度,当前要迅速启动养老机构灾后重建,确保两年基本建成后全市养老床位(含社区日间照料床位)增加5000张以上;确保三年后公办福利院(中心)、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三星级标准,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在养老机构建设上,建议各县区对地震中受损的敬老院、福利院进行科学规划、撤并重组,统一集中重建1-3所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完善的养老机构,配备安全、医护、健身、娱乐等设施。

  同时,加强养老队伍建设,对护理人员设置公益性岗位,建立基层养老护理人员专项补贴机制,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持证上岗即可申请公益性岗位,并可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储蓄制度,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为老志愿服务。

  此外,课题组还建议结合雅安生态优势,利用好“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这一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发展高端养老。